找到相关内容113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

    西湖昭庆寺以来,开始专修净业,并且集合有识有德之士,结社念佛。意在重振当年莲社念佛行道的旗鼓,延续慧远大师集众共修净业的遗风。以当朝相国王文正公(王旦)为社中居士之首。朝中众多士大夫皆来预会,竞相作诗...常大师生平事迹的记载,少之又少,但这并不影响后世净业学者对他的景仰之情,也不会更改他在信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。毫无疑问,省常大师是继永明延寿之后弘传净土教法最为得力者之一,其于净土教中所作的成绩得到世人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5150692.html
  • 道安长老与子平居士

    专修净业,期满出关,仍续精进。七十一年十二月四日忽示微疾,甫住医院一周,即自回墅静养,饮食如常。至七十二年一月四日忽停早餐,张口念佛,毛即率众助念,至下午一时,口唇渐合,面现笑容,安详西逝,年八十四。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0450725.html
  • 梦佛供像文

    梦觉虽殊。要之不离于意识则一也。净业行者当以唯心观之。雁过长空。影沉寒水。未始非一法之所印欤。余年六十有一。触露前境。亲濡笔而书之。 ...

    溥 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4451485.html
  • 林文忠公行舆发隐

    知识、志节、忠义,为前清一代所仅见。  虽政事冗繁,而修持净业,不稍间断。以学佛,乃学问、志节、忠义之根本。此本既得,则泛应曲当,举措咸宜,此古大人高出流辈之所由来也。一日文忠公曾孙翔,字璧予者,以公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752987.html
  • 四十八米阿弥陀佛接引大铜像疏

    四十八米阿弥陀佛接引大铜像疏  匡庐秀甲天下,高人蔚生,地灵人杰,誉动震旦。东晋远公大师,肇建东林祖庭,缁白二众谨律之侣,绝尘之士,四方不期而至,启立白莲社于阿弥陀佛像前,建斋立誓,修持念佛三昧,求生安养佛国。莲社一百二十三位高贤,悉皆蒙佛接引,成办净业。为净土宗在中国的弘传谱写出壮美的篇章。东林祖庭,遂尔便以中国净宗第一道场,铭刻在历史的年轮中。  物换星移,苍海桑田。东林寺的兴衰,悉与国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873717.html
  • 慈心示现 策勉行人——敬悼寂芳大德

    值得我们学习的。   二、修念佛法门的人,在临终时,有的因为怕死,以致影响往生。寂芳大德不仅预知时至,而且法喜充满,正是为我们示现的光辉形相,值得敬仰和学习。   三、临终助念,对净业行人,一般...

    昌臻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5478289.html
  • 大悲观音灭六趣利益普有情日修简轨

    净业行人最大功德利益末过于,其中每字皆相对应封闭六道之一。六字圆满,六道齐封,只留往生成佛一道。于后又加一“舍”字,此乃阿弥陀佛无上心印,更能于临终一念,带领我之神识往生极乐,当下契入弥陀愿海,立地成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0571583743.html
  • 弥陀法会二周年纪念辞

    修净业的人又有一句口头禅,曰:“带业往生”。误解之则受害不浅矣。业有善业恶业净业秽业与无记业之分,以严格论,有业即非净。如何名曰净业?此净业者比世业为净,乃相对之净耳。于净秽二见,常生憎爱,有憎爱心,养...为碍,虽断见解,还住于见觉,因此见觉为碍而不自在云云。所谓得法界净者,净业也。断见解者,住于见觉者,皆净业也。称为业者,尚未究竟故,不得名为随顺觉性。但修至此已属不易不易,然此时与西方之缘已熟,此生...

    王骧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0686966.html
  • 度亲脱苦真大孝 慈母姑婆尽生西

      在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中,释迦牟尼佛对韦提希夫人开示,往生净土的修行基础是净业三福。首先便是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”。  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,也把孝看作是做人的基础。所谓“万恶淫为首,百善孝为先”。但儒家的孝,仅止于父母亲人在世时给予其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关怀满足。只有依据佛经的教导,以佛法度化父母亲人往生西方,永脱轮回之苦,才可以真正说是孝行的究竟圆满。   ...

    佚名

    |孝亲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9015990334.html
  • 释印光《镇海李太夫人燃灯照海记》

    若干圆。继念此灯原属佛光,不但令来往船筏不迷方向,兼复使四远见者忆念大士。欲供永年灯油,以净业纯熟即便西归,因嘱其子云书为之设法。癸亥春,山灵欲令规模廓大,兼使后来之人同种善根,遂假祝融之力,以撤去旧建...

    印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5690925.html